网站首页 碎碎念
别灰心, 即便世界末日,也要禁止悲伤, 你想要回到过去,但你又开不了口, 你们已经是断了的弦,他如果是真的想要离开,你只需要安静, 又何必,找一个借口。 分开吧,告诉自己,以后要多听妈妈的话, 然后回家说,爸,我回来啦。 你听得到,这暗号吧
满大人在1964年出现在钢铁侠的漫画里,尚气是1973年的作品,他们的人气真的高吗? 漫威如果重新原创一个华裔角色很难吗?
原创角色一点也不难!但他们承担不起在美国本土会遭受的骂名。
为什么不用漫画里的华裔英雄?他们多棒啊!
白皮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反应激烈,为什么中国人会觉得这两个角色在诋毁自己。 长久以来当大爷的习惯让他们只会觉得中国人开不起玩笑。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冒犯,这不是玩笑。只是香蕉人被pua惯了。
白皮不傻,白皮骂一百声黄皮猴子,也不敢去黑人聚集地骂一声尼哥。他们并非不懂尺度,他们把冒犯包裹着玩笑的外衣只是他们不屑于尊重。 现在他们把俩夜壶洗了洗水,拍了拍灰,放到中国人的餐桌上,说,你们不用它吃饭就是开不起玩笑。 所以我他妈就是开不起玩笑。
没有什么尊重是屈就来的,因为从来没有人靠屈就换来尊重。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以后谁黑鲁迅,就用这句话糊他脸上
我闲来无事,查了一下访问记录,发现有个正常的User-Agent访问量提高的

然后我查了一下这个UA的IP

在反向DNS查找,你麻痹的 
合着是你麻痹的,司马的百度啊?你家蜘蛛能不能专业一点啊?装你妈的正常人爬数据?蜘蛛就表明你是蜘蛛呗,还能不让你爬了?
中国式的谩骂,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在表面的侮辱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和心理机制。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和语言交流的角度,重新解读中国式谩骂中的四大要素:混乱无序的伦理关系、世代败坏的道德品质、日益悲观的健康状况、无可避免的意外事故。它不仅仅是负面的,也可能包含着一些社会调节和个体心理需求的功能。
伦理关系的重新解读 在中国式谩骂中,对伦理关系的攻击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个体角色和身份的期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种谩骂可能是社会集体无意识中对个体行为的一种校正机制,通过指出伦理关系的混乱来促使个体反思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道德品质的深层意义 将世代败坏的道德品质作为谩骂的内容,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指责,更是对家族和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维护。这种谩骂方式可能是社会共同体在无意识中对其成员道德观念的一种加固,通过谴责道德败坏来强化社会成员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健康状况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健康不仅是身体状态的反映,也是道德和心理状态的外化。谩骂中关于健康状况的指责实际上暗示了对个体整体生活方式和道德品质的评判。这种谩骂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言语来促进个体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制,借此来提升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整体福祉。
意外事故的预示功能 提及潜在的不幸事件,这种谩骂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预警机制。通过预示可能的不幸,这种谩骂实际上在无意中激发个体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机制,促使其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不幸。
即便是负面的社会语言现象,也可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心理需求。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把握人类交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语言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嘻嘻嘻
霉B第一次被赋予红码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实现男女平等的里程碑事件发生再在1949年以后,伴随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其意义重大一直被掌握世界话语权的西方各界忽视,以至于本国的现代女性也极少对推动这一事件的老人因为心怀感激。
在妇女连姓名权都无法保证的国家,出嫁以后要冠夫姓的国家,无论男女缺都讲一讲民主自由,呈现着一种微妙的,可笑的,荒诞的感觉,他们似乎连自己都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