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章专栏 AI 大数据识别“假离婚实逃债”,上海数字法院以创新手段破解司法难题
AI 大数据识别“假离婚实逃债”,上海数字法院以创新手段破解司法难题
发布 作者:问舟 浏览量:1
上海法院系统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精准识别‘假离婚实逃债’行为,并通过多源数据分析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如油烟噪声投诉和电动车管理问题。数字法院系统已覆盖全市92%法官,累计推送风险提示150万余条,并在200余个街镇设立340个巡回审判点,有效化解纠纷和开展法治宣传。

11 月 28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上海法院系统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成功通过大数据破解司法实践难题。

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数字法院系统发出预警提示:男方涉及近百起借贷及买卖合同纠纷诉讼。

尽管当事人对财产分割达成“女方获 70%、男方获 30%”的调解意向,但因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法院最终仅处理婚姻关系解除事项,暂缓财产分割。

该系统通过自动比对案件数据,对“假离婚实逃债”行为实现精准识别,其预警模型基于涉诉频率、财产分配异常等特征构建,目前已覆盖全市 92% 法官,累计推送风险提示 150 万余条。

在基层治理方面,徐汇区人民法院利用多源数据分析发现辖区内油烟噪声投诉高发,选取典型相邻权纠纷开展巡回审判。

某社区居民因外墙晾衣架遮挡阳光诉请拆除,法官在社区现场庭审促成调解,并带动平行化解 21 起类似纠纷。

杨浦区法院则通过审理电动车入户充电引发火灾的赔偿案,明确违规充电者的赔偿责任,推动社区制定《电动车管理规范公约》。IT之家从央视获悉,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已在 200 余个街镇设立 340 个巡回审判点,今年前十个月通过社区审判化解纠纷 4880 余件,同步开展法治宣传 800 余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表示,数字法院建设坚持“法官需求导向”原则,已研发应用场景 1800 余个,其中 800 余个嵌入办案系统,实现从个案纠错向系统防错、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警的转变。数据协同机制整合了 12345 热线、110 报警平台等信息源,为精准定位民生痛点和开展源头治理提供支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