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章专栏 央视起底“免费培训兼职网络配音”背后套路:高薪工作是假、骗人贷款是真
本文揭示了网络课程以“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为卖点的虚假宣传,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兼职网络配音培训,实际上是诱导贷款和消费纠纷的骗局。
9 月 14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如今不少网络课程打着“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的卖点,宣称能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技能、稳定就业。不过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免费培训”高薪兼职是假、骗人贷款是真。
IT之家注意到,央视网举例大学生小蔡例子,其刷到一则“兼职网络配音”广告,号称“可以兼职配音,零基础按单结算”,其联系到培训方后,一位助教老师向她发来一份兼职接单表,其中详细标注了广告、动漫、游戏等各类网络配音的报酬。即使是新手,每分钟也能获得两百到三百元的广告配音收入。并声称已帮小蔡申请了一堂“免费网络直播课”,但相应“直播课除简单讲解配音入门知识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介绍如何利用配音变现”。
▲ 图源央视新闻(下同) 而在“免费网络直播课”结束后,培训老师却表示,要想接到更多优质兼职任务,最好报名参加“精品全能班”。该班课程原价 6760 元,直播期间下单立减 1000 元,到手价 5760 元,且只有六个名额。并诱导小蔡贷款分期付款,每月 480 元,且保证每月“保底收入”至少 600 元,足以支付课程费用。
在签了合同支付了第一个月的 480 元学费后,小蔡发现所谓的精品课程只是一些画质模糊、录制好的视频内容。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尝试接单,但收到的配音订单根本没有带来任何收入。因实际情况与承诺严重不符,小蔡提出退课,结果相应人员称“退课需要交违约金 2000 块钱”。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这样的一个协议条款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它是有利于经营者的,剥夺了消费者合法的权利,甚至还有一些剥夺了你维权的权利,剥夺了你退费的权利等,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是格式条款中的一种,不管是按照民法典也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好,都是无效的。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副主任郭耀宗则表示,当前一些技能培训机构打着“零基础高薪兼职”的噱头,吸引消费者报名,引发了大量的消费纠纷。机构鼓吹“先学后付”“兼职还贷”等概念,实质上是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贷款。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种“先学后付”的模式进行监管,特别是防控“培训贷”风险。